万博安卓下载地址
  • 首页
  • 万博安卓下载地址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金生丽水,玉出昆冈 | 清宫和田玉特展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2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98

    图片

    <“玉出昆冈”—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>于2025年1月7日在故宫斋宫开放,为期一年。赶在开放前夕就急忙前去观看,一是为了看斋宫藻井,二是喜欢玉石文化。

    和田玉,是中华玉文化的主要载体,更是承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“中国名片”。新疆和田,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玉料产地,玉料的开采可早自新石器时代。

    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贡玉制度的实施将和田玉的使用推向历史高峰,和田玉的制作和使用空前发展和繁荣,中国玉器艺术进入历史上第三个发展高峰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金生丽水,玉出昆冈。

    剑号巨阙,珠称夜光。

    金、玉、宝珠都是贵重之物,特别是玉,不仅贵重,而且“有五德”—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,代表了贵重的身份、尊崇的地位和高尚的德行,所以古代君子都是“玉不去身”。

    也正是因为如此,才会出现很多与玉相关的词语,例如“冰清玉洁”“守身如玉”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等,体现的都是中国人高洁无瑕的节操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舍生取义的精神。所以,古人常常以玉自喻,锲而不舍地修炼至善至美的人格。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龙首柄玉魁 | 元(公园1271-1368年)

    “玉出昆冈”出自蒙学经典《千字文》。

    巍巍昆仑山冈,白雪连绵不绝,河流奔涌,白浪滔天,是和田玉的生命之源。如今我们见到的清代宫廷和田玉,经历了大自然的重重磨砺和玉工们的精心雕琢,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,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  展览遴选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 田玉精品,分为“玉之源”“玉之礼”“玉之雅”“玉之巧”“玉之用”五个单元进行展示,以期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,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辟邪 | 汉(公元前206-公元220年)

    辟邪是传说中一种能驱走邪祟的神兽,原型为狮子。狮子产于西亚、北非等地,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国,并与传统翼兽相结合,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兽——辟邪。

    此件辟邪与陕西渭陵出土的意见玉辟邪非常相似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御题青玉兽耳活环凫鱼纹壶 | 清乾隆(公园1736-1795年)

    玉壶仿《钦定西清古鉴》所绘青铜“汉凫鱼壶”而制,与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凫鱼壶器型与纹饰相同,大小有所区别。乾隆皇帝在谕令制作仿古玉器时,还会直接参考青铜器原件,并根据喜好和玉料情况适当调整。

    图片

    其他仿古玉器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御题青玉四足鼎式炉(左) | 青铜父甲方鼎/商(右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盘龙钮“大清受命之宝” | 清崇德(公元1636-1643年)

    宝玺印面阳刻“大清受命之宝”,汉文篆书满文本字。此宝为乾隆皇帝钦定二十五宝之首,据《交泰殿宝谱》所记为“以章皇序”,即表明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。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交龙钮“纪恩堂宝”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碧玉龙钮“梨花伴月”、“十全老人”、“太上皇帝之宝” | 清乾隆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“春水”图佩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灵芝福寿纹执壶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勺/白玉献宝图方带板 | 唐(公元618-907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御题青玉采玉图插屏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插屏正面浮雕采玉场景,八名采玉人沿石阶行走,一人策杖在前,其后六人或抱、或抬、或推车、或肩挑玉石相随,另有一人已近高出城楼,似在叩关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御题白玉采玉图山子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御题白玉碗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青玉五供和白玉八宝 | 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款青玉佛钵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钵圆形,敛口,圆底无足,外壁阴刻竖体行书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末署“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元旦沐手敬书”,并“乾”“隆”二印。钵,僧徒之食器。

    图片

    △ 墨玉双耳出戟四足炉 | 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碧玉双婴耳荷叶式杯 | 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碧玉花卉纹连环 |  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碧玉兽面卧蚕纹璧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青玉描金云龙纹特磐-夷则 | 清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青玉雍正元年上孝端皇后谥册 | 清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青玉佛 | 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清朝宫廷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流,汉传佛教亦有一席之地。清宫皇室成员起居的宫殿中一般会设置小佛堂,公众也设有雨花阁、中正殿等专门的佛堂,以供重大节日或典礼时礼佛使用。

    清宫玉质佛像和法器用料考究、造型优美、工艺精湛,门类非常丰富。以贵重而温润的玉器事神礼佛,体现了清朝皇家队天地申领的敬畏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。

    图片

    △ 青玉铃、杵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图片

    铃、杵均为佛教法器,配套使用。此套装饰繁缛,雕琢精致,为乾隆时期佛教法器代表作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白玉礼乐图杯 | 宋(公元960-1279年)

    △ 乾隆款白玉礼乐图杯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玉杯仿宋代礼乐图杯而制,以女子形象为耳,头部插梳,双手扶杯沿,坐于自杯底沿杯壁上升的云朵之上。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清代仿宋礼乐图杯,一为白玉,一为碧玉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月令组佩

    月令组佩以整块和田白玉剖琢而成,每个月令佩均为花瓣形。中间圆形花蕊中心为六环式活心,可转动,雕琢方法为镂雕工艺中的一种绝艺。

    圆形花蕊一面雕水仙、海棠、万年青、灵芝图案,另一面雕阳文篆书十二音律,对应十二个花瓣形月令花佩。

    图片

    △ 乾隆御题青玉苏轼游赤壁图山子 | 清乾隆(公元1736-1795年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清宫赏玩用玉是供品鉴、摩挲、娱乐的玉器,如各式玉料上佳、雕工精巧的和田玉摆件、小件玉器,以及围棋、象棋、双陆等消遣品。

    围棋子分别以白玉、碧玉制成,均呈扁圆形,共371粒,其中白玉棋子185粒,碧玉棋子186粒,分别置于描金漆罐内,罐上以缠枝花卉纹为地,开光内饰兰、菊等花叶纹。白玉棋子玉色洁白,碧玉棋子玉色呈韭绿,对弈时,白、绿两色棋子相得益彰,颇为清新雅致。

    图片

    △ 玉象棋 | 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图片

    △ 玉双陆棋 | 清(公元1644-1911年)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△ 痕都斯坦青玉花叶纹镜背 | 18世纪

    图片

    △ 痕都斯坦白玉花叶纹桃式镜 | 18-19世纪

    图片

    △ 痕都斯坦白玉嵌宝石柄金鞘匕首 | 18世纪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珍宝众多,很难一一展开记录,仅挑选展览中的精品并依据个人喜好加以标注,只为了解而非走马观花草草略过。

    图片

    文案 | 故宫博物馆展览官方

    摄影 | 剑侠

    闲摄

    随拍记录。

    图片

    #

    微信号|wangjianxia0111

    公众号|Jx行旅笔记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